“迷恋粉丝是真的“痴迷”还是反映了对女性的仇恨?”

Is the obsession with fans truly 'obsession' or does it reflect hatred towards women?

在1990年代末,我妈妈接到了一个脱口秀节目的电话,他们想讨论女性青少年粉丝的问题。节目的主题是什么呢?痴迷。当时13岁的妹妹刚刚被一本杂志评选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最大粉丝(还有真正的竞赛),当我妈妈拒绝参加脱口秀并拒绝让他们报道我妹妹时,她感到非常沮丧。我妈妈今天告诉我:“我很清楚他们会如何描绘我的女儿。” “我告诉他们,她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并不痴迷。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十几岁少女,对他的兴趣和那些对运动员感兴趣的人一样。”

对于一个年轻女孩被描绘为“疯狂”,在莱昂纳多的《泰坦尼克号》走红巅峰时期,这种担忧是合理的。仅仅通过简单的谷歌搜索,我就找到了1998年的文章,称伦敦首映式前的人群为“荷尔蒙失控”,而其他视频中的记者则说女孩们对这位演员“疯狂追捧”。在粉丝之爱的历史上,这种语言绝非罕见。甚至在“披头士狂热”时期,人们将对披头士的崇拜与精神疾病相提并论,同时,对猫王粉丝群体的描述为“歇斯底里”暗示了一种情感疾病(“歇斯底里”一词源于希腊语“hystera”,意思是“子宫”)。

这种被指责为女孩或女性有感情的模式,让我感到非常熟悉。在2010年代中期,我对贾斯汀·比伯(音乐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的粉丝之爱在学校里一次又一次成为笑话的基础。我的“比伯迷”热情至少被认为是不酷,最糟糕的情况下被认为是病态的。甚至媒体也嘲笑“比伯热”现象,当时网络上充斥着关于研究的文章,声称这种虚构的“病态”比麻疹更容易传染。据说症状包括“糟糕的生活决策,无法控制的哭泣和尖叫”。

当女孩对她们热爱或崇拜的事物了解得很多时,她们被称为“疯狂”,而男孩则被称为“充满激情”或“热衷”。

像许多其他人一样,我对这样的批评充耳不闻,并将其称之为“有趣”。但事实上,很难不被全世界认为是愚蠢的印象所伤害。所以当我因为知道贾斯汀·比伯的生日并能背诵他的每首歌而受到嘲笑时,我的男性朋友们却可以讨论他们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受伤的任何细节,并因此被认为是“消息灵通”的。当我从杂志上撕下贾斯汀的海报时,我经常在周围的文章中看到诸如“疯狂”,“跟踪狂”和“恐怖”之类的词。信息很明确:当女孩对她们热爱或崇拜的事物了解得很多时,她们被称为“疯狂”,而男孩则被称为“充满激情”或“热衷”。

这种将年轻女性粉丝描绘为不正常的表现在汉娜·尤恩斯的书《Fangirls: Scenes From Modern Music》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这本由前滚石杂志编辑汉娜·尤恩斯撰写的纪实书讲述了音乐产业中对塑造了其发展的年轻女性反复嘲笑的问题。在讨论2013年关于One Direction的纪录片《疯狂迷恋One Direction》引起的大声粉丝批评时,尤恩斯调查了这部电影如何不仅将One Direction的粉丝描绘为痴迷者,还将其视为对乐队潜在威胁。

从纪录片一开始,粉丝的情感就被病态化地呈现出来。《疯狂追逐One Direction》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每一个小小的情感,都被描述为“扭曲”,即使一个女孩尖叫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她偶像的注意力,这都是可以理解的,”Ewens解释道。她还采访了一些没有进入最终版本的粉丝,他们告诉她,他们似乎没有表现得“疯狂”到足以进入电影。据他们说,制片人明确寻找关于粉丝为One Direction所做的“极端行为”的故事。

纪录片把焦点放在粉丝的极端行为上(比如通过推特向歌手的伴侣发送死亡威胁),这激怒了很多Directioners。他们觉得这部纪录片把少数粉丝的行为泛化到整个粉丝群体。纪录片的制作人Daisy Asquith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毫不奇怪,英国电视台Channel 4对我们施加压力,要求我们展示最愤怒和最狂热的粉丝,也就是疯狂的粉丝。从一开始,我就抵制这种刻板印象。但我也不得不遵循商业要求,毕竟是这些要求为我的制作提供资金。”

根据《可信性:性暴力、媒体和怀疑的政治》的合著者Sarah Banet-Weiser教授的说法,将女粉丝描绘为潜在的狂热分子与女性普遍需要面对的批判目光有关。“据我所知,追踪明星或对明星采取暴力行为的粉丝大多是男性,”她告诉HotQueen(实际上,追踪者更常是男性而不是女性)。“认为女性粉丝‘脆弱’或不可预测的观念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它与女性通常被视为非理性相关。”她解释道。

只有在男性主导的观众和男性主导的媒体也这样认为时,艺术才被认为是令人钦佩的。

对于年轻女性粉丝的这种非理性观念,也导致人们认为她们的兴趣不那么有价值。因为崇拜男子音乐组合的女性群体被贴上了“歇斯底里”的标签,因为他们所崇拜的艺术作品并不“值得”,很多人这么认为。早在1964年,新政治家杂志上就有一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文章,题为《披头士主义的威胁》,文章中描述了那些“尖叫着变得歇斯底里”的年轻女性为“愚蠢、懒惰、失败者”。60年后,该乐队全球销售了6亿多张专辑,披头士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人之一。一个事实变得清楚:只有在男性主导的观众和男性主导的媒体也这样认为时,艺术才被认为是令人钦佩的。

以英国演员和主持人詹姆斯·科登(James Corden)为例,他在韩国流行音乐团体BTS访问联合国期间开玩笑说:“全世界的15岁女孩现在都希望自己是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这种对粉丝群体的幼稚化让粉丝们感到愤怒,他们成功把这支才华横溢的乐队打造成唯一一支在美国排行榜上有六张不同专辑登顶的韩国音乐人。科登从未为自己的笑话道歉-对于粉丝女孩的嘲笑性评论现在也是很常见的。2017年,《滚石》杂志的一篇文章问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他是否有兴趣在青少年女孩圈子之外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体(这正是让他的“爱情巡演”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巡演之一的那个圈子)。

作为团结的象征,Styles为他的听众捍卫了他们的音乐品味:“谁说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女孩——毕竟流行代表着‘普遍’——在音乐品味上比一个30岁的嬉皮士差?[…] 年轻女性也喜欢披头士。你是想告诉我他们不应该被认真对待吗?怎么能说年轻女孩‘不懂’音乐呢?她们是我们的未来。”

谁说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女孩——毕竟流行代表着‘普遍’——在音乐品味上比一个30岁的嬉皮士差?

Harry Styles

认为年轻女性应该为她们所热爱的艺术感到羞耻,也许是“卧室文化”——即在她们的兴趣爱好在关闭的门后才能沉浸其中的文化——的原因之一。从充满海报的墙壁到充满细节的Tumblr帖子:现实生活中和在线上的私人粉丝空间是年轻女性粉丝能够尽情表达她们的粉丝之爱而无需感到羞愧的少数地方之一。

然而,在她们的卧室之外,情况往往会截然不同——特别是当涉及到性方面的时候。尽管不是所有的粉丝之爱都涉及到性吸引力,但年轻女性公开表达她们的性欲往往被视为对父权制度的挑战。例如,学者托尼娅·安德森在她2012年的博士论文《依然亲吻他们的海报晚安:终身流行音乐粉丝之爱》中写道,对披头士的无耻尖叫和公开的欲望表白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关键”。

安德森解释说:“在一个主导哲学非常依赖父权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这种[女性粉丝行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被视为威胁。从那以后,女性音乐粉丝群体从未摆脱过因为她们的行为而被贴上‘不像淑女’的标签。”直到今天,年轻女性的性欲和她们公开表达相关兴趣的决定仍然被嘲笑和谴责为“过分夸张”。

在粉丝世界的其他领域,浪漫吸引并不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但对女性的仇恨却无处不在。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虽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最近她们对演唱会门票的需求甚至让Ticketmaster这个平台都崩溃了,但这种力量仍然经常被低估。根据班内特-韦泽的说法,这种低估可能是因为粉丝群体之外的人对如此庞大且由女性主导的群体感到害怕。“如果有一个粉丝群体主要由女性组成,男性必须通过努力赢得他们的位置,而不是自动获得,那么这种情况会被视为非常具有威胁性。那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声称这个群体是毫无价值和歇斯底里的,发表贬低的评论,以贬低这个群体——因为你没有被邀请参与其中,”她解释道。

年轻女性粉丝所受到的嘲笑是不公平的。然而,感觉到在对某人的艺术热情中并不孤单,这是让整个过程变得可承受的一部分。

对待女性在粉丝社区中的方式再次凸显了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会遇到的厌女症、对女性的仇恨。也许女性主导的粉丝群体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粉丝们一起抵制仇恨和敌意,共同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之中。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明星的近距离,意味着你的感受不仅在一个常常不认真对待年轻女性的文化中得到认可,而且你可以抽离任何仇恨和厌女情绪:这不是关于你,而是关于那些感到威胁并认为他们有权利进入这个社群空间的男性。在粉丝群体中的团结感因此非常强烈,“Banet-Weiser解释道。

年轻女性粉丝所遭受的嘲笑是不公平的。但是,这种感觉并不孤单,因为对某个艺术家的热情不再是一人之事,这正是让整个过程变得可承受的一部分。知道还有那么多其他年轻女性也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减轻了羞耻的负担,并允许你将自己的情感视为完全合理。每次我在音乐会大厅外露营时,我从来不是一个人。每次我在线上点击等待售票的候机室时,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我一同等待。每一次这样的经历都是一个迫切需要的提醒,即分享共同的喜悦是人类经验的核心。而粉丝之爱证明了年轻女性最能理解这一点。”

还想了解更多?每周在你的收件箱中获取HotQueen Deutschland的最佳故事。立即在这里注册我们的通讯!

喜欢你看到的内容吗?这里还有更多HotQueen的精彩内容!

痴迷粉丝的脑海中发生了什么

Harry Styles的粉丝重新定义了音乐会服装

女性运动员月经对其表现的影响